红色文化|白银市·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及革命历史故事

时间:2019-11-07 来源: 作者:

2019-11-07



“追寻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专栏(12)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是以有色冶金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据志书记载,白银矿藏的开采,始于汉代,到明朝洪武年间具有一定规模,有“日出斗金,积销金城"之说,官方曾设办矿机构“白银厂",白银因此而得名。


纪念馆外观


国家矿山精神纪念馆位于白银市白银区四龙路冶炼厂十字西南角。纪念馆主体高18米,建筑总面积7053.1平方米,展厅面积3000平方米,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馆内收集布展各类历史实物97件(主要为白银大爆破前后的生产及生活用品),表现勘探勘察、领导关怀、艰苦奋斗、二次创业、劳动模范、白银精神等主题画面展板259张,铜矿石、黄铁矿石、金矿石、硫矿石等矿石标本45件,金、银、铜、铁、硫等矿产制品106件,反映循环经济发展成就的新产品标本30件,视频播放设备及广告机29台(屏),多媒体互动场地1处,大型沙盘1个,4D影院1座。布展围绕“功勋铜城,魅力白银"的主题,以白银城市发展脉络和白银有色矿业开发历程为线索,展示了白银有色金属开发的卓越功勋和白银城市发展的巨大魅力,从多角度凸显 “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矿山精神。


纪念馆主碑,象征白银大爆破时的冲天巨浪蘑菇云

露天矿矿坑模拟沙盘

八一电影制片厂录制的白银矿第一次大爆破电影胶片

宋叔和带领641地质队进行勘探(人物硅胶像)

能源雕塑,雕塑以一采场的外轮廓为造型,在巨石中段镶嵌一条铜水纹肌理带,寓意矿石中含有无尽的宝藏。雕塑的左上方,携刻有爆破的历史时刻,在右下方是爆破地点的经纬度坐标:北纬36度,东经104度,使后人永远铭记“白银大爆破”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与地点


1951年至1954年,641地质队在白银厂矿区和外围进行调查与勘测,确定了矿床的开采价值。1954年9月28日, 白银区有色金属公司成立,组建了矿山工程队,承担部分建设任务。1955年2月14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正式批准设计任务书,确定引进苏联设备,并委托苏联冶金工业部有色设计总院进行开采设计,确定了露天开采方式。1955年9月提交矿山初步设计,1956年6月完成矿山技术设计。自1956年2月开始,白银公司矿山工程队在现场进行大爆破施工。施工历时10个月,共掘进巷道1.18万米,药室473个,开挖方量4.91万立方米、充填巷道长4780米。大爆破平均降低山头标高50米,为机械剥离开辟了场地,缩短了矿山基建的时间一年半以上。


1956年白银矿山第一次大爆破

白银矿—采场夜间生产场景

白银矿—采场遗址

露天矿模拟采矿场景


1957年1月1日,矿山工程队与采矿厂合并成立露天矿。1970年7 月1日,露天矿利用现有人员及设备开发铜厂沟矿区,即三采场,服务年限5年,1975年5月闭坑。露天矿开发建设的33年中,白银的建设者们克服了自然环境与技术条件方面的各种艰难险阻,以崇高的创业奉献精神共完成采剥矿岩总量1.13亿立方米,为国家提供铜矿石6634万吨,含铜金属82.2万吨,共采出黄铁矿436.4万吨,估算产值达39.08亿元,矿山建设投资1.55亿元,盈利21.77亿元。白银露天矿是新中国成立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形成的矿业遗迹,是白银人民艰苦奋斗、创业奉献的历史见证,是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文化遗迹。在这里,还留下了共和国开国元勋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白银建设、赞赏矿山精神的珍贵历史。1966年3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白银和露天矿时题词“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1992年8月14日,江泽民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艰苦奋斗、振兴白银"。同年8月25日,朱镕基同志视察白银时题词“三十六年游故地,白银一爆出新天”。吴邦国、李富春等国家领导人也先后视察过白银。中国矿业联合会会长朱训强调“白银市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早期开拓者的生产生活场景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第358条野外考察路线

邓小平视察白银题词

矿用计算器

嘎石灯

上世纪60年代的蒸汽火车(从白银公司征集而来,当时主要运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露天矿开采运输:原苏联进口大型铲车



2011年,纪念馆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图文转自 甘肃省红色纪念馆网站

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