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构建文化强国、提升软实力也成为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在新形势下,金融与文化如何实现共赢、共享式发展,成为当前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命题。我们认为,面对多元化的文化发展需求与金融创新特点,需要打造多层次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具体从如下层面加以分析。
第一,经济社会文化+金融
旨在广义范畴内,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与金融的良性双向促进。对此:首先,需要考虑如何充分运用金融要素的引导与支持,使其有助于整个社会文化的优化提升,能够给公众带来更好的精神层面享受。其次,文化怎样促进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以及约束资本的无序扩张,也是一项值得深思的重要工程。无论如何,世界各国差异极大的金融文化,堆积出不同金融商业模式生长的土壤。在金融发展中,冒险还是稳健?有无职业道德与敬畏之心?重视做大做强还是小而美?沉溺于恶性竞争还是追求生态共赢?仰望星空还是只顾眼前?积极向上还是狂热放纵。所有这些金融活动中的矛盾,无一不体现出文化因素的深层影响。我们要真正建设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强国”,显然离不开对金融文化的全面重构。
第二,文化事业金融
也就是如何运用金融要素来促进文化公共事业的大发展。文化事业是我国特有术语,过去用来指特定文化事业单位的集合名词,即在文化领域从事研究创作、精神产品生产和文化公共服务的组织机构。从性质上讲,文化事业具有公益性、公共性,或者只有微利性,而文化产业则更强调经营性、市场性。当然,二者的边界并非泾渭分明,虽然文化管理体制在不断走向市场化,但是我们之所以仍需关注文化事业,是因为还有许多文化服务、或者特定人群的文化需求,难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为满足。文化事业正是为了有效满足人民对文化生活的多种需求,与此相应的金融机制,也不可能完全等同于商业化金融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文化事业发展中既不应该走向过度产业化,也要防止唯事业化。金融的有效介入,恰恰能够成为重要的内在纽带。一方面,文化事业金融的核心,可以理解为政策性文化金融,也就是介于政府财政与商业金融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另一方面,如何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适度引导商业金融与资本介入文化事业,也是重要的创新领域。
第三,文化产业金融
主要是指金融如何有效促进文化产品与服务的生产与消费。文化产业更多是指可以依托市场机制、商业和原则而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产业金融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主要研究产业与金融的相互融合,互动发展,共创价值。文化产业金融研究的是一般性产业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加上文化产业的特有元素,所得出具有文化特色的金融创新与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