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与文化经济发展:以非遗文化产业为例

时间:2017-11-03 来源: 作者:




非遗,是我们要保护和传承的优秀传统文化。目前,我国各类非遗共有87万多项。在这么庞大的非遗文化宝藏当中,如何去筛选、提炼一些有价值的项目?如何进行产业化?近日,中经博雅财经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文化经济发展联盟执行理事何毅在“创新驱动与中国文化经济发展”专题研讨会上,提出了他的看法。

我今天讲的题目叫“金融创新与文化经济发展”,比较宏观,所以举了一个产业案例,就是中国的非遗。

非遗作为中国的重要文化产业资源,它的产业化和金融创新怎么去操作?这是一个课题,我们去年开始一直在研究,有幸在全国做了实地的考察,花了差不多七个多月的时间,去了云南、四川、新疆,考察了一些当地的非遗项目之后,我们感受到了非常丰富的民间文化宝藏。

我们中国的非遗确实是非常巨大的财富——国家级非遗1000多项,整个全国的非遗总类加到一块一共是87万多项。在这么庞大的非遗文化宝藏当中我们如何去筛选、提炼一些有价值的可以产业化的项目?非遗的产品进行资产化转换,证券化运作,最后能达到一个合适的状态,这是我们研究的金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世界的创新潮流当中,金融工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的文化创新也需要靠金融工具,金融在所有的创新过程中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随着知识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审美经济已经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生活当中,对产品不光是功能性的要求,对产品的审美要求也越来越大。

举个例子,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无印良品”——日本在中国的一家连锁店,这家店里面所有卖的品类无非就是杯子、衣服、文具,就是日常的东西,没有特别的,但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去买?日本的无印良品在2013年-2016年在中国开了很多家,每一家盈利性都很高。

我们也看了很多无印良品的商品,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无印良品每一件商品都蕴含着设计元素在里面。同样一个杯子他请的是日本最顶级的设计大师进行设计规划,出来之后确实会发现有一批消费者就对这样一些具有设计感、具有美学元素的商品有非常大的消费需求。

中国的制造业非常强,世界工厂就在中国,从制造的技术角度,从制造的产能配套等等方面,我们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但是为什么在设计这个环节如此欠缺?  

在当前的新经济时代,中国制造极需要中国创意设计和中国文化美学元素的系统提升,大家一致感觉到,中国现在所有的产品都需要这样一种系统化的美学设计元素的提升。  

我们课题组做了一个关于中国非遗的研究——87万多个大大小小的非遗项目,怎么去筛,这是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项目都有价值转换,对于那些有着非常强盛生命力的非遗项目,完全可以回归到大众生活当中。这一类的非遗项目是可以产业化的,并且和科技相结合,和我们的设计、和中国美学相结合,它就能形成非常巨大的产业价值。

比如,故宫博物院以前靠门票收入,近几年开始往文创方面开发,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销售额超过10亿元。

中国有大量的文化元素有待开发,但是这种文化元素有一些是可以直接拿过来,转换成商品,但是同时大量的“文化原材料”是需要进行二次设计或者二次文创转换的。这里又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如何定位传统的文化品类的保护,以及如何定位在保持文化内核的核心的基础上进行二次的创意设计,形成新的文创产品。  

为什么在国外很多东西都能够吸引大家的眼球,在国内同样有好东西,为什么吸引力不够?就是在创意和时尚设计这个环节。我们现在的制造工艺、文化元素都有,但是最欠缺的就是好的文创设计,特别是具备国际视野和时尚设计感的设计师,这样的设计师中国极度欠缺。所以很多中国的企业都是到国外找设计师。

比如日本和韩国,相对来说他们的文化和中国比较近,他们的一些设计可以跟我们的一些项目对接。真正在全世界的主流设计团队当中,欧美的设计团队是非常强大的,但是欧美的文化体系跟中国还是不太一样,我们现在需要引入的是欧美的时尚、创意设计资源,同时还需要解决如何让国外设计力量融入中国文化内核的元素,懂得中国文化体系。这个问题真正地解决之道就是培养自己的设计师,就是培养具有中国文化内核的时尚创意设计师,当然他也要有国际视野。  

中国的文化产业创新第一需要金融,第二需要技术,互联网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撑。 

在非遗项目当中也摸索出一些商业模式,比如说非遗的节目+非遗线上电商平台+非遗线下产业基地和销售网络,形成一个非遗的商业体系。在这个模式的设置过程中,提出了一个打造文化产业与金融创新基地的概念,这个产业链就是刚才提到的线上的电商平台加上线下的的基地,加上中间的资产运营体系。 

非遗资产的标准化,现在很多的无形资产、IP资产化和标准化。标准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式,如果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办法批量的进行产业项目孵化。所以标准化也是进行资产优化的一个重要工具。以前提到资产证券化是可以放大资产价值,其实资产标准化也是一样,特别是对于IP这一块来说。 

除了互联网技术平台和金融平台之外,还有一块平台就是研究平台。现在的产业设计、产品设计缺乏大量的专业设计研究,再往核心讲,缺少大量的关键性人才、创新性人才。  

金融创新与文化经济发展就是一个通过创新驱动,把我们手头项目的价值慢慢地放大的过程。在这个架构当中,文化产业的资产价值要形成一个良性增长,增长的过程中首先需要一个基础的架构支持,比如说互联网技术、大数据体系的支持,另外就是产业物理空间的基础设施支持,这是一个总体基础架构。

第二,在整个体系当中必须要有资源集成支持,比如说政策资源,现在很多的创新项目缺乏政策的支持,最大的问题并不是我们没有这些政策,中国对科技创新、文化创新、金融创新从中央到地方有大量的政策,但是真正这些政策的使用或者有效的转换率不到10%,90%都有待被激活。怎么去申请?很多项目投资人或者项目方并不知道有这个政策。所以政策资源的集成和有效政策的激活也是整个资源集成体系中的重要一环。金融资源就是基金,引导基金,包括政策性的,社会资本、产业资本、金融资本如何使用。   

我们做非遗文化产业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很多地方的传承人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产品落后于这个时代,市场没有非常大的需求,但是他们也是苦于没有设计师跟他对接。如何把这些设计资源整合起来、集成起来提供给项目,来支撑项目这一点很重要。  

还有一块媒体资源,媒体资源也是稀缺的,很多项目需要有媒体来引路,新媒体也好,传统媒体也好,都需要媒体资源对这些项目进行宣传。  

资源集成之后就可以进入资产的培育阶段,任何一个项目想变成资产,他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支撑:

第一就是人才,我们现在培育资产的时候不是仅仅要培育项目,人也要进来,需要更新你的理念,更新整个商业模式,需要人才培养。

第二块就是资产标准化,文化产业很核心的一块是无形资产,特别是有一些IP需要资产标准化。资产标准化和资产证券化是资产优化平台的两个工具。

通过基础架构支持、资源集成、资产培育、资产优化之后,最后就可以放到价值放大平台里面去,把优质项目资产跟国内和国际的资本市场对接,同时进行综合性的资本运营规划,再进行项目整体价值管理。